国礼官方网站  传播国礼文化

国礼艺术家网

www.glysjw.com

国礼艺术鉴定委员会

国礼艺术家网 收藏加入 设为主页

“岁寒三友”,刘海粟一家的绘画精神

[来源:国礼艺术家网] 发布日期:2017-07-03 09:05

原标题:“岁寒三友”,刘海粟一家的绘画精神

 

“岁寒三友”,刘海粟一家的绘画精神

 

▲《岁寒三友图》 刘海粟 夏伊乔 刘蟾

画家刘海粟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,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妻子夏伊乔、女儿刘蟾也是画家。

作为唯一继承父母事业的女儿,刘蟾日前在中华艺术宫讲述了父母和她的从艺往事。

从学生到妻子,他们因松竹梅结缘

1982年9月,一家电视台到刘海粟家中采访,记者提出,请刘海粟和夫人夏伊乔、女儿刘蟾合作创作一幅作品,刘海粟欣然同意。

松、竹、梅是一家人都钟爱的题材,于是刘海粟画赤松、夏伊乔画竹石、刘蟾画梅花,很快,一幅《岁寒三友图》跃然纸上。刘海粟题字:“松梅与竹称三友,风霜雨雪贯岁寒。只恐人情易翻覆,故教写入画图看。”

这幅画不仅是三位画家在艺术上默契相通的表达,更是一家人多年来甘苦与共、相濡以沫的真实写照。

夏伊乔第一次听刘海粟谈起“岁寒三友”是在1940年,时任上海美专校长的刘海粟应南洋侨胞之请,赴南洋群岛举办“中国现代名画筹赈巡展”并进行巡回演讲。

“历代文人注重描绘松、竹、梅‘岁寒三友’,它们蕴含着人格与民族的精神,是坚韧、高洁、劲节的象征……各位侨胞应有松竹梅的精神。我国有伟大悠久之文化,暂时受外侮欺凌,我们必须戮力同心,共渡难关。”

坐在台下的夏伊乔悄悄往台上递了一张纸条,她想拜刘海粟为师,学习中国画。

接过纸条,刘海粟很惊讶,想不到在印尼竟然有女孩能写这样一手漂亮的中文字。

从小随父母侨居印尼的夏伊乔一直热爱中华文化。听完刘海粟的演讲,她更是彻底迷恋上了中国画。

几年后,夏伊乔成为了刘海粟的妻子,追随他定居上海。

夏伊乔是贤妻也是良母,照料一家起居的同时她一直没有放下画笔。夏伊乔的画风秀逸清丽、遒劲潇洒,她笔下的花秀雅,鸟灵动,层层烘染,一丝不苟。她并非简单地模仿刘海粟,而是在学习的同时加入了女性特有的细腻。

《看海听松图》中藏着的惊喜

刘海粟一生钟爱黄山,从二十多岁直到92岁,他曾十上黄山,留下了许多色彩绚丽、气格雄浑的作品

“父亲一上黄山就热血沸腾,笔停不下来。他曾说,书画家百科,黄山既是他的老师,也是他的好友,他一生都在对话黄山、挑战黄山。”刘蟾对记者说。

每每上黄山,刘海粟都有不同的发现。1954年,他第六次上黄山,和夫人夏伊乔住了很长一段时间,他们日出观云海,日暮看晚霞,览尽黄山风采。

那天,他无意中发现了一幅题为《黄山西海门》的作品,画中的黄山西海群峰壁立千仞,气势恢宏,老辣苍劲中透着飘逸空灵,还有些许妩媚。画的作者正是夫人夏伊乔。刘海粟惊讶地说:“你画得这么好,怎么不告诉我?”

“我当时就是顺手画的,用炭笔先画了,觉得不够,再用毛笔加一加、提一提,也没有特别要怎么样。”夏伊乔笑道。

刘海粟何曾留意,每当他在学生们的拥簇下铺开了画板写生时,妻子就独自拿着小画板,坐在小凳子上,在不远处静静地画。

夏伊乔叫刘海粟“先生”,一叫就是半个多世纪。为了照顾“先生”,她并没有多少时间全心投入创作。有时候“先生”批评她不够用功。其实,她是一边叹息着“画都来不及画啊”,一边见缝插针用功的。

有一次在外写生时,同行去宾馆探望刘海粟,只见他在客厅聚精会神地创作,夏伊乔则在卫生间的大浴缸上放了块木板创作。她常常这样,画完就把作品随手一卷,带回家往墙角一搁,时间长了,便忘了。要不是后来女儿刘蟾把母亲的画作加以整理,那些才华横溢的作品只能长久地沉寂了。

1982年,刘海粟和夏伊乔一起去海门写生。刘海粟画了一幅《看海听松图》,画中那个在松海间写生的人就是夏伊乔。

刘海粟在画上赋诗一首:“夜诵义山似有得,朝暾容入深情墨,海涛最识松贞烈,颂尔无言经百劫。”并题了一行字:“一九八二年二月携伊乔游海门,看海色、听松风,尽情挥毫,回首畴昔,黄河书画网,感怀难遏,乘兴写真。刘海粟,年方八七”。

这是刘海粟用画笔给妻子的惊喜。

一幅《爱》字,道尽一生相濡以沫

夏伊乔一生爱画兰、竹。在刘蟾看来,母亲早已把自己融入到兰、竹的精神中去,不畏风霜,四季常青,正如她对父亲的奉献,无怨无悔。

刘海粟曾遭遇三次中风,第一次是1957年,他突然半身瘫痪,右半侧完全不能动,话也说不出。生活的重担突然落到了妻子一人的肩头。


上一篇:九十九间半甘家父子津逮楼 下一篇:水墨中国香港回归二十年的文化寻根

友情链接